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0|回复: 0

(自用)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1523

主题

368

回帖

880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07
发表于 2019-12-12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本次考试是用组卷网选题的,相对方便些,是比较节省时间。
由于学校要求难度控制在平行班平均55分以上,所以,尽量的降低难度。
但最后结果,年级平均成绩61.34,平行班51.54,难度略高于学校要求水平。

考试时间:2019.12.04.
考试范围:从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考至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试范围:必修三P.1-70;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是
A.细胞内液     B.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C.细胞外液     D.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3.下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①和②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内环境中可发生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人体红细胞内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通过4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C.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下降
D.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6.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7.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B.大量喝清水后,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池塘水是在池塘中生活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内环境
B.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少于内环境中的液体
C.内环境中的三种成分中最相近的是组织液与淋巴液
D.葡萄糖、氨基酸、代谢废物、血红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9.如图所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间隙
C.Ⅰ中枢神经系统 Ⅱ脑 Ⅲ脊髓 Ⅳ大脑
D.Ⅰ特异性免疫  Ⅱ体液免疫  Ⅲ细胞免疫 ⅣB细胞
10.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⑧核液⑨脑脊液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③④⑦⑧⑨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
11.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12.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不参与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13.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关于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合成抗利尿激素     ②分泌促激素     ③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④体温调节中枢    ⑤渗透压感受器    ⑥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A.3项    B.4项    C.5 项    D.6项
14.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15.下图中甲为神经元细胞模式图,乙为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结构只能在甲图中的⑤部位上形成
B.刺激甲图中的③,兴奋将发生双向递减的传导
C.乙图中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神经元到B神经元
D.甲图中⑤的末端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1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
A.只能由树突向轴突方向传递      B.只能轴突由向树突方向传递
C.能由兴奋点向未兴奋点双向传递    D.能由未兴奋点向兴奋点双向传递
17.研究发现雾霾中含多种病菌和颗粒物,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颗粒物进入人体肺泡中即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
B.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C.一些微粒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较强烈,容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18.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19.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给肉牛注射生长素,可以使牛快速生长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雄性激素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较正常人高
20.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的重要激素
C.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被迅速灭活的有抗体、神经递质、激素
D.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21.果园工人为了来年丰收,每到秋冬季节都要对果树进行修剪,其目的是
A.利于果树越冬    B.促进侧芽生长 C.减少病虫危害   D.减少有机物消耗
2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超过生长素最适浓度后,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会抑制根的生长
D.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23.一场大风将玉米吹倒,几天后玉米又恢复了部分直立生长,造成这一现象的外部因素是(    )
A.单侧光 B.重力 C.水分   D.CO2和温度
24.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引发向光弯曲
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
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25.如果用不同的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植物,下列实验结果与实验处理相符合的是(    )
处理植物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A 月季枝条 扦插前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浸泡 月季枝条生根数量相同
B 水稻 生长期施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 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C 芦苇 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 植物纤维明显增长
D 香蕉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加速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的成熟
26.研究发现,植物生长与脱落酸有密切关系:在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生长减慢,以抵抗逆境;当逆境消除时,植物又通过调节抑制脱落酸的作用,生长加快。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在根冠及萎蔫的叶片中合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脱落酸能调节植物生长快慢,说明脱落酸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C.脱落酸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使植物生长变慢
D.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快慢时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
27.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向植物喷施整形素溶液,植物的茎叶会吸收整形素,然后运输至全身,整形素能阻碍内源生长素从顶芽向下转运,也能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植物体内合成的整形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
B.整形素能够减弱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C.喷施整形素溶液,不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
D.整形素是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抑制剂
28.果实在成熟之后发生的细胞呼吸突然升高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是果实成熟达到可食程度的标志.下图为香蕉成熟后细胞中CO2释放量和乙烯含量变化曲线,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呼吸跃变导致乙烯含量剧增  B.乙烯含量增加可能诱导呼吸酶的合成量增加
C.呼吸跃变是果实成熟的标志 D.乙烯的增加促进了果实的发育
29.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30.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生长受到抑制
B.不能发芽是因为块茎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进入休眠期
C.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D.要促使其发芽,可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
31.如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
A. B. C.D.
32.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
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 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
33.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呈现“J” 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
B.呈现“S” 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 型曲线
D.“J” 型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
34.下图是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两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值      
B.t3开始甲种群出现环境阻力
C.t4开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D.t5时乙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35.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
B.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
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
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36.下图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37.数学模型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Ot(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
38.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9.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同时要保证样本数量足够
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不能用样方法
C.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D.为方便调查统计,不论什么植物,样方大小最好都选择1 m 左右
40.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用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大约是 ( )
A.大于165 B.小于165 C.大于5 D.小于5
4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水只来自组织液、淋巴
B.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C.溶质微粒越少,溶液的渗透压越大
D.“空调病”“高原反应”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42.某同学给健康兔静脉注射等渗NaCl溶液l0mL后,短期内该兔体内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和PH保持相对稳定      B.血浆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相等
C.细胞外液含量增加,尿量不会明显增加
D.输入的Na+大部分在细胞外液,少量进入细胞内液
43.人类大脑中有一类能够促进睡眠的神经元,这类神经元通过抑制“清醒”神经元的活动使机体产生睡觉的欲望。下列与该调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基本相同  B.受抑制神经元的膜电位不发生任何变化
C.两类神经元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D.在该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44.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在“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中的贡献。癌细胞表面产生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T细胞的杀伤功能。科学家研发的药物PD-1抑制剂与PD-1蛋白结合后,可避免T细胞受到癌细胞的迷惑,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癌症免疫疗法是利用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直接将癌细胞消灭
B.癌细胞的产生是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减弱所致
C.PD-1抑制剂并不能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D.PD-L1蛋白、PD-1蛋白均可以与PD-1抑制剂结合
45.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正常人血糖为3~9 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B.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等物质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若餐后1 h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是:A=B=C
46.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爆炸”,原因是使用了西瓜膨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因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西瓜膨大剂导致西瓜“爆炸”是因为其直接参与了细胞代谢
C.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D.将生长素类似物涂在二倍体西瓜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47.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C.秋末①→③→⑤过程是为了降低叶肉细胞内胡萝卜素含量,提髙光合作用速率
D.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缩短细胞周期,促进植物生长
48.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49.某小组开展探究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获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准确的种群数量
B.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相同
C.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无需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D.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还能增加酵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

50.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t1~t2表示环境阻力增大,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
B.图1 t1~t2和图2中的b~e均可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的K值出现在图1的t2时期,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出现在图2的b时期
D.图2的d~e时期表示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51.(14分)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代表_______________,“骨胳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胳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2)在水平衡的调节中,合成信息分子B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使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激是_________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C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信息分子D增多,则信息分子C最可能由______________合成和分泌。
(4)信息分子E代表_____________,在其刺激下,B细胞将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
52.(14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细胞a~g中,不具有识别抗原能力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3)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是________免疫。
(4)人体的许多细胞中都有“TLR (一种重要受体蛋白)”,它可识别不同的病原体,并在病菌入侵时快速激活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第一道防线。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树突状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启动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死入侵的病原体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结合上述信息回答。
①TLR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参与图示过程。
②图中代表“杀手细胞”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0分)科学研究发现,大豆幼苗(左图)不同部位生长素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特点,其测试结果如右图所示,其中,a-f表示大豆幼苗地上部分的不同部位。
(1)左图中,合成生长素最多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右图中的g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自身合成生长素 B.表现为不生长
C.达到g点的生长素相对含量,需消耗ATP
D.g点的生长素是由其以下部位运输所至
(3)该研究结果,能否支持顶端优势:_____________。依据图中字母及数据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f点细胞中的生长素能在10min内使该处细胞内某些RNA含量增加,这一事实可说明生长素 (    )
A.能被靶细胞识别 B.促进了基因的表达
C.可长期作用于细胞 D.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
54.(12分)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即种群密度效应。 关于植物的种群密度效应,目前有一个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定法则,即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密度如何,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
(1)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推测,种群密度效应是由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即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2)植物种群的最后产量恒定法则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高密度下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夏玉米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该研究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据图分析该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11月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10:ACDCB DDCBA  
11-20:ADBBC CBCAD
21-30:BABCC CBBCB   
31-40:AABDD DDCAC
41-50:DBCCB DDDD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51.(1)神经递质    内正外负   
(2)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3)垂体   
(4)淋巴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2.(1) f   
(2)b    免疫缺陷病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没有    d(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53.(1)e点  (2)AC
(3) 能    g点生长素浓度高于e点,g部位生长受抑制   
(4) ABD
54.(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   
(2)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或植株之间争夺光、水分、营养物质更加激烈),植株的生长率降低   
(3)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夏玉米子粒产量的影响   
(4)不正确,原因是无论低氮、中氮还是高氮,均是在种群密度为4左右的时候,玉米子粒产量最高


2019年11月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解析

1.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是细胞膜以内的液体,可以借助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听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借助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
【详解】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过程中,并没有物质进入内环境,A错误;
B、牛奶通过消化道进入胃中,并没有涉及到物质进入内环境,B错误;
C、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将胰岛素注射进入组织液,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C正确;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是物质从内环境进入细胞内液中,D错误。
故选C。

……

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SwA3VdxH_V4urvBlnN1uw   提取码:gjua

备用:https://cloud.189.cn/t/B7r2euM7JNfy(访问码:7904)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4-24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