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6|回复: 0

【教师用书】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复制链接]

1531

主题

368

回帖

884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849
发表于 2012-9-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
        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内容和活动两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从内容中的事例来看,本节精选了机器人能演奏乐曲、做出一些复杂的活动、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钟乳石能慢慢长大等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的物体是不是生物。同时从日常生活中精选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从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看,本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主。因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求不高,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相应较低,因此,概念在正文中呈现的方式以例证法为主,即节中的二级黑体字标题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概念的内涵,黑体字标题下面的内容是用植物、动物、真菌的具体事例作为例证来说明。

       从活动设计上来看,本节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概念来展开设计的。首先,在“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创设一个“机器人不是生物”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将要学习的重要概念,通过讨论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然后,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安排了学生难以分辨清楚是不是生物的生石花和钟乳石,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讨论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以逐步使获得的概念清晰化;最后,教材以图文结合、概念内涵与例证相结合的方式,逐一阐述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且鼓励学生质疑和补充。可见,本节的活动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


    要想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找出生物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认真、严谨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的工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节中安排的一些图片也有训练学生认真观察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本章的引言中,特别引用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言: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以期对学生认真观察起到激励作用。


     除了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之外,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呢?基于这一目的,教材特别安排了“科学方法观察”这一栏目,介绍了观察的工具、步骤、方法等,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尝试和实践,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栏目时,不应局限于栏目所在的位置,而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渗透。


    本节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找出马、驴、牛在外形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则“技能训练”与章引言中的“科学方法观察”是相对应的,是训练学生观察方法、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素材。


    四、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重要概念,即初步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本节又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起始章节,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其求知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采取讨论或是师生谈话的方式组织教学。


    1. 创设情境,讨论问题,引出概念——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策略一
    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素材,结合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课前收集,如201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机器人的表演),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主题,并通过讨论对生物的基本特征产生一些初步的认识。


    策略二
    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图片(如植物、动物、微生物、机器人和一些软体动物的贝壳等),让学生辨别是否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


    策略三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请学生说出校园(或教室)里有哪些生物(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哪些非生物(空气、桌椅、黑板等)?理由是什么?


    无论选用哪种素材,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尽快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2. 通过观察、比较,辨别生物和非生物——初步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活动中提供的肉质叶酷似石头的生石花(植物)、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等图片资料,另一方面也可增加一些学生较难区分的物体,如像石头的石头鱼等生物的图片、标本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总结和提炼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3. 结合实例,演绎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判断:这些基本特征是否在每个生物体上均有所体现?对此,教师可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各种动物、植物和真菌的图片进行解读和说明。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列举更多的图片和事例,因此,在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和事例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生物来补充说明,教师也可以列举更多的事例拓展说明。


    关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教师可利用教材中图1-1、图1-2 以及第三单元的图3-20,结合课前准备的灌溉植物、农田施肥、人类进餐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每张图片所展示的现象。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捕食、人类需要一日三餐,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经过分析、讨论很容易归纳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一特征。若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出示更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沙漠植物(缺水)、荒漠植物(土壤贫瘠)、浇水施肥的菜地、正在吃草的蝗虫、捕鱼的海鸟、发霉的馒头、培养床中生长的蘑菇、组织培养的试管苗、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及其培养基配方等,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感性认识,更好地认同“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一特征。之后,教师利用教材中图1-1、图1-2 的文字注释让学生知道:尽管动物和植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尽相同,但都需要不断地利用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存和繁殖的需要。


    关于“生物能进行呼吸”,学生结合自身很容易理解人体需要进行呼吸这一事实。对于动物进行的呼吸,学生相对比较熟悉,教师可利用教材中图1-3 鲸呼气并时常浮出水面换气的图片,以及龟、鳖在水中换气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把小宠物放在密闭的空间里饲养可以吗?为了使金鱼在更加洁净的水里生活,把自来水烧开进行消毒,待晾凉后再将金鱼放入可以吗?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很容易得出动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接着,教师可结合教材的旁栏思考题,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陆生植物长时间被水淹会死亡?为什么浇水过多会导致植物烂根?有人说晚上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的植物,你认为有没有道理?引发学生思考植物是否像动物一样也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归纳:植物同样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植物在光下既能释放氧气,也能吸收氧气,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仍然会持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供一些微生物发酵的实例和图片,例如,利用醋酸菌制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空气,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装置需要密闭等,简单分析有些微生物并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从而解释教材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一概念。


    关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教师可结合教材中图1-4 人出汗的图片,以及动物排尿、呼出二氧化碳的实例或小资料,请学生说出动物排出的废物都有哪些。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会把动物的粪便也包括在内,教师在此应予以适当的纠正,尽可能用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向学生简单说明,这里的废物指的是“代谢废物”,是经细胞代谢产生的不能被生物体再利用的物质。教材旁栏小资料中给出: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教师可简要说明:随着叶片的脱落,一部分经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也随之被带走。


    关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相关的实例,学生根据自身体会能够说出许多事实,例如,被针刺后会缩手,寒冷时会打哆嗦,听到上课铃声会走进教室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1-5,并提供其他图片和视频资料,例如,蛾类的趋光行为,昆虫对空气中性外激素的接收,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对声音信息的反应等,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一般不明显,对于教材中提供的含羞草受到碰触会合拢叶片的实例,学生相对比较熟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利用“朵朵葵花向太阳”等能表现出植物向性运动的实例加以简单说明。


    关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教师可利用教材中图1-7、图1-8、图1-9 所展示的植物、动物、真菌等不同类群的生物图片,也可增加诸如动物繁殖行为等图片或视频资料,结合生活中许多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一特征。

    关于“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1-10,先找出小狗(子代)与大狗(亲代)的相同点,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再找出小狗(子代)与大狗(亲代)的不同点,说明生物的变异现象。同样,观察图1-11 中同一株碧桃上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搜集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例如,班里的某个学生和母亲(或父亲)十分相像,请学生说出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


    4.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

    关于科学方法——观察的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渗透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章引言中提到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观察方法的训练可以采取“做中学”的策略。学生在分析、讨论、归纳生物基本特征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有目的的观察,因此,建议可在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之后,在学生已有了充分体验的基础之上,再利用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进而对观察的工具、方法、步骤进行归纳和说明。当然,也可在课前先对观察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说明,借助本节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训练,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教师也可以另外准备一些“技能训练”的素材,这些资料最好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得出明确的结论,并能激发出学生观察的兴趣,如鸡和鸟的对比观察、青蛙和蟾蜍的对比观察等,既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也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因考虑版权因素,本站的一些资料可能将不对外公开下载地址。个别需要下载的生物教师同行,可加入下面的QQ群,索取时请提供相关帖子链接。

高中生物教学QQ交流群:365330776(该群仅接受高中生物教师,加群口令:生物教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5-5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