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本站已关闭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8|回复: 0

[背景知识]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100

回帖

225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58
发表于 2017-12-1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H.Robert Horvitz)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John E.Sulsto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布伦纳■苏尔斯顿■霍维茨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诞生固然非常重要,但细胞的死亡也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发育成大脑、躯干、四肢等。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诞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人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正因为组成尾巴
的细胞恰当地死亡,才使我们在出生后没有尾巴。如果这些细胞没有恰当地死亡,就会出现长尾巴的新生儿。从胚胎、新生儿、婴儿、儿童到青少年,在这一系列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的多,死亡的少,所以身体才能发育。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一个成年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健康的机体中,细胞的生生死死总是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比如受艾滋病病毒的攻击,不该死亡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艾滋病发作。

蝌蚪尾巴消失之谜
 小蝌蚪,圆圆鼓鼓的身体,摇着一条又扁又長的尾巴,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可是生长一段时间,尾巴不见了。蝌蚪的尾巴怎么不见了?
  科学家发现,机体所有细胞的生存,都是按预先编好的程序进行。但生长发育过程中,数亿万个细胞,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于是它们会使出各种策略维护自身的秩序和健康。
  例如,细胞受到损伤,或受到感染,有了病毒,机体必须对它进行处理。如果细胞受伤死亡,细胞会膨胀爆裂,内容物四处喷溅,溶酶体受到破坏,放出摧毁性的酶,使该区域组织发炎,出现红肿,化脓等看似一团糟的情况。其实,此时机体正在“清理阶级队伍”进行自卫。
  另一种有效处理策略是:启动细胞的程序化死亡。科学家称之为“细胞凋亡”。这是一种安全有序式拆卸那些“问题细胞分子装置”,作为原材料加以利用的有效过程。这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保护我们机体免遭癌症时,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那些横行霸道的不正常的细胞,通常会被强制性死亡,以免它们作乱,便于保护机体的健康。如果此时凋亡程序失效,癌症就有可能出现。
  细胞凋亡,在生物的发育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例如在胚胎发育期,人类的脚趾和手指就是在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帮助下形成的。最初脚趾和手指都是一个扁平的蹼状附属物,其后,一小撮细胞程序化死亡,就分离出脚趾和手指来了。
  蝌蚪的小尾巴,也是在其发育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一些细胞程序化死亡,使原有的尾巴也就不见了。
  当然,这一死亡系统必须严格调节和管制,只有确保绝对必要时,才能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决不能滥开杀介,乱杀无辜。
  现已知道,细胞凋亡,是由一个蛋白质“法庭”掌控。这个“法庭”集团被一个“蛋白质家族”管理。任何时候它们都在一起权衡细胞死亡的利弊。其中,一些蛋白质被称为促生成蛋白,另一些则被称为促死亡蛋白。当细胞处于健康且有用状态时,促生成蛋白则支持着细胞生存,并抑制导向细胞凋亡的信号,发出“禁杀令”。但当它们察觉到DNA受损,或细胞脱离邻居不受约束时,促死亡蛋白则“判决”该细胞死亡。
  据悉,一种叫做胱门蛋白质酶的蛋白就是细胞凋亡的“执行者”。它就像机体消化食物一样,将其粉碎,拆分分子零件,并作为原材料,供循环利用。
  蝌蚪的尾巴就这样不见了。其中含有生命科学的奥妙。的确,科学能揭示生命世界中隐藏在熟悉事物背后的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生物教学网 ( 蜀ICP备11022024号|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89号 )

GMT+8, 2024-4-30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